引用本文:[点击复制]
[点击复制]
【打印本页】 【在线阅读全文】【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500次   下载 462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林玉芬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痛风经验
谢庆华
0
(泉州市正骨医院)
摘要:
<正>林玉芬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工作老师,临床采用温阳法治疗痛风,能明显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少甚至避免痛风反复发作,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现介绍如下:痛风系由湿浊瘀阻,留滞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表现为猝发关节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重,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多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元代朱丹溪正式创立"痛风"病名, 《丹溪心法》中记载“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中医学将痛风归属于“痹症”“历节病”范畴。现代医家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的认识尚不统一,如朱良春[1]认为痛风似风非风,因浊毒瘀滞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尤为突出。邓运明教授[2]认为痛风以脾胃失和,湿热痹阻为主要病机,采用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法治疗本病。牟淑敏教授[3]治疗本病主张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将其分为湿热壅盛型、阳虚寒凝型、脾虚湿盛型、肝肾亏虚型。李海昌等[4]认为脾虚人群易出现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痛风的体质基础,故从调节痰温体质方面着手治疗。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大多辨为虚实夹杂证。林玉芬教授认为痛风以阳虚为本,湿浊凝聚为标,治疗上应慎用苦寒之品,采用温阳法治疗痛风,多有奇效,且不易反复。
关键词:  痛风  痹证  阳虚  湿浊  温阳法
DOI:
基金项目:
()
Abstract:
Key words: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