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点击复制]
[点击复制]
【打印本页】 【在线阅读全文】【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66次   下载 398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针刺单穴与腧穴配伍对炎性痛大鼠痛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何玲玲,林栋,游世晶,陈采益
0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外关单穴与其配伍组合对甲醛致炎大鼠痛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炎性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外关组、外关加合谷组以及外关加合谷、后溪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其余3组分别选取相应的单穴及组穴进行针刺干预,每次20 min,每日1次,分别干预6次。采用鼠尾光照测痛仪检测鼠甩尾潜伏期,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SP、PGE2、IL-1β含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外关组、外关加合谷组、外关加合谷、后溪组鼠甩尾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外关组、外关加合谷组鼠甩尾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大鼠血清SP、PGE2、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外关、外关加合谷以及外关加合谷、后溪均可提高炎性痛大鼠痛阈。针刺外关穴以及针刺外关加合谷的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血清中SP、PGE2、IL-1β的含量有关,且尚不能说明穴位组合配伍对炎性疼痛镇痛作用优于辨经单穴应用。
关键词:  炎性疼痛  针刺  腧穴配伍  痛阈  炎性因子  
DOI: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776);?福建省教育厅课题(JA15239);
()
Abstract:
Key words: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