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点击复制]
[点击复制]
【打印本页】 【在线阅读全文】【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752次   下载 1206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胆石症发生发展的规律
周智慧,闵莉
0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
摘要:
伏邪主要是指藏伏于机体、伺机而发、择时而作的邪气。伏邪致病的过程可以总体反映胆石症发生发展的规律,胆石症早期即为伏邪发病初期,常无任何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具有很强的隐匿性。正气虚弱,邪伏胆腑,气血阻滞;伏邪伤阳,阳化气受损,阴成形太过;情志之邪伏藏,疏泄失常,胆气郁结;饮食之邪伏藏,内生湿热,熏蒸肝胆,终发为胆石症。胆石为有形之邪,藏伏机体,阻滞气血,日久化热;邪伏日久入络,水液代谢受阻,痰浊内生,伏于血脉而生瘀血,致使痰瘀互结。笔者从伏邪理论出发,对胆石症的发生原因和发展特性进行探讨,以期为胆石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胆石症  伏邪  发生发展  
DOI: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3541);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01543);
()
Abstract:
Key words: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